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资讯 >> 科技项目

合肥市科技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项目征集需求领域名词解释

录入编辑:安徽文广知识产权 | 发布时间:2024-09-23
合肥市科技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项目征集需求领域名词解释合肥市把握现代产业“融合”和“集群”两大趋势,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聚焦“符合产业方向、符合政策导向”和有利于发挥合肥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,聚力打造“6+5+X”产业集群体系。(···

合肥市科技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项目征集需求领域名词解释

合肥市把握现代产业“融合”和“集群”两大趋势,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聚焦“符合产业方向、符合政策导向”和有利于发挥合肥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,聚力打造“6+5+X”产业集群体系。

(一)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集群

1.新能源汽车。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,加强整车—零部件—后市场“三位一体”全链条布局,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区,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。(1)整车,聚力打造下塘、新桥—南岗、新港—中派三大“百万辆”整车生产基地,推进新能源乘用车全谱系车型布局,覆盖从微型、紧凑型、中大型到豪华型的全价值区间。大力发展新能源商(专)用车,加快公共领域商(专)用车辆全面新能源化。(2)零部件,重点建设高新区、新站高新区、包河区、肥西县、巢湖市、庐江县、肥东县等“百亿级”零部件配套园区,强化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核心部件配套,引导企业开展“车芯屏”协同攻关,发展车身轻量化等制造工艺,力争新能源汽车整零比“翻一番”。(3)智能网联,围绕构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生态,加快布局基础设施、政策法规、技术标准体系,积极招引培育一批核心技术企业,率先开展全域性开放、全无人测试、商业化运营的城市级场景应用,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。(4)后市场,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汽车消费和服务中心,加快整车再制造、电池回收利用、检验检测、汽车旅游、汽车文化等后市场领域发展,鼓励“车电分离”经营模式,支持创建“电池银行”,加快建成新能源汽车展销中心,打造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品牌。适度超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,实现农村行政村、城市住宅小区和全市旅游景点全覆盖。

2.新一代信息技术。围绕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,巩固现有产业优势,加快新兴领域布局,推动跨链融合发展,构建以高新区、经开区、新站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,其他县(市、区)、开发区为联动发展区的产业格局。(1)新型显示,围绕打造世界显示之都,持续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(TFT—LCD)、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(AMOLED)、亚毫米发光二极管/微型发光二极管(Mini/Micro LED)、硅基有机发光二级管(硅基OLED)、量子点显示、空气成像、激光显示等七大显示技术,突破有机发光材料、高纯度靶材、蒸镀机等关键技术。推动智能终端向虚拟现实/增强现实(AR/VR)、超高清显示、车载显示模组等方向发展。(2)集成电路,围绕打造中国集成电路(IC)之都,做大做强现有晶圆制造基地,发展壮大存储、显示驱动、汽车电子等特色芯片,全面发力车规级芯片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(IGBT)器件,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,加快培育量子芯片、光子芯片、碳基芯片等新赛道,持续提升芯粒(Chiplet)等先进封装能力。抢抓国产化替代机遇,加快培育引进大硅片、光刻胶、蚀刻机等核心材料装备项目。(3)软件及人工智能,围绕打造中国软件名城,加快中国声谷、中国安全谷、中国网谷、中国视界和国家级合肥软件园等载体建设,发力高端工业软件、工业互联网平台、人工智能软件、行业应用软件四大领域,积极布局发展网络安全、数据交易、信创等领域,加快计算机辅助工程(CAE)、电子设计自动化(EDA)等国产化替代,构建“算力基础+公共平台+数据服务+应用生态”发展格局。(4)城市安全,围绕打造引领性公共安全产业高地,做大做强城市生命线产业发展集团,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,主导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体系,强化感知设备、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配套,建设辐射全国、开放共享的运营模式和生态体系。

3.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。围绕打造规模国内前列、技术国际一流的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,推进“逆变器—电池组件—新型储能—智慧能源”全产业链发展,建设以高新区、肥东县、肥西县为引领,庐江县、长丰县、巢湖市、安巢经开区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。(1)先进光伏,突出提质升级,壮大现有产业规模,加快N型电池、钙钛矿电池和组串式逆变器等产业化,补齐关键辅材和重要设备短板。深化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城市建设,探索光伏+储能、光伏+制氢、光储充一体化等综合开发模式。(2)新型储能,突出扩量增效,加快现有储能电池产品迭代,布局钠离子、固态半固态等电池前沿技术,强化隔膜、正负极材料等高价值环节配套。拓展新型储能集成设计、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应用,构建电池梯次利用体系。(3)氢(氨)能,突出超前布局,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平台,加快氢(氨)能“制运储用”全链条发展,推动成本持续下降,探索规模化应用。

4.生物医药。围绕构建国内一流的产业生态和创新能力,打造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级产业集群,完善以高新区为核心,肥西县、经开区、肥东县、庐江县、新站高新区、瑶海区、蜀山区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。(1)生物制药,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平台和龙头企业,加快疫苗类(含动物疫苗)、干细胞类、新型抗体类、中医药类等创新药物研发上市。深化产医融合发展,提升药物临床前研究、生物制品等检验检测平台能力,支持健全“产业基金+公共服务+审批服务+场景应用+特殊载体+临床需求”全要素保障体系。(2)高端医疗器械,构建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区域中心,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,加速医学影像、体外诊断设备、高值耗材等高端医疗器械成果产业化,拓展智慧医疗、精准医疗等新赛道。

5.智能家电(居)。围绕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(居)产业集群,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布局高价值产品、高技术产线、高附加值环节,构建以高新区、经开区、新站高新区为龙头,以肥东县、肥西县、长丰县、巢湖市等为特色集聚区的产业格局。健全与在肥家电企业总部对接机制,巩固白色家电市场份额,大力发展厨卫小家电、适老护幼、可穿戴等“爆款单品”和全屋定制等新模式。加快建成智能家居展销中心,推进更多智能家居场景展示落地。

6.高端装备及新材料。围绕打造特色领域国际一流的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基地,以新能源汽车、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先进光伏等产业装备及材料需求为牵引,加快攻克一批核心技术,构建以经开区、高新区为引领,新站高新区、包河区、肥东县、肥西县、庐江县、巢湖市、庐阳区、蜀山区等为重点支撑的产业格局。(1)高端成套设备,巩固提升色选机、锻压机床、叉车等领域既有优势,培育发展泛半导体装备、新型储能装备、航空航天装备、太赫兹装备、仪器仪表、先进农机等一批新增长点。(2)传感器,聚焦消费电子、智能驾驶、智能机器人、智慧农业等应用领域,加快布局发展涵盖力、光、声、热、磁、气等“六感”的智能传感器产品。(3)机器人,以整机为引领,加快布局焊接总装、搬运清洁、安检巡查等机器人,强化减速器、控制器、伺服电机核心部件配套,加强人形机器人研发攻关。(4)节能环保,加快中国环境谷等平台建设,提升节能环保装备材料技术水平,构建技术研发、产品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。(5)新材料,做强功能膜、铝镁合金、高分子材料等现有基础,加快先进电子材料、新能源电池材料、磁性材料等细分领域研发及产业化。

(二)前瞻布局五大先导产业集群

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中国科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科研优势,以科大硅谷、未来大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区,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,巩固培育量子信息、空天技术、聚变能源、下一代人工智能、合成生物等五大重点领域优势,持续跟踪下一代通讯技术、超导材料、元宇宙与区块链等若干前沿技术方向,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
1.量子信息。紧盯全球量子信息科技前沿,保持量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和全国首位优势。聚焦量子保密通信、量子计算、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,依托“一室一院三平台”,加强产学研协同和成果转化,大力培引上下游企业。实施长三角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、“量超融合”计算平台等重大工程,为企业“量身定制”更多示范应用场景。

2.空天技术。围绕空天信息、低空经济两大领域,聚力打造“中国星城”,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。依托深空探测实验室,推进星座体系建设,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研发、制造和配套企业,丰富卫星通信、导航、遥感应用生态。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,率先建成“全空间”无人体系,探索“全市域”无人系统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模式,积极培育引进无人机、无人车、电动垂直起降(eVTOL)飞行器等“全链条”上下游企业。

3.聚变能源。对标国际领先水平,实施聚变能商业应用行动计划,有效聚合一批上下游企业,持续巩固国内产业链生态主导地位。加快高温超导磁体等前沿技术“沿途下蛋”,形成聚变能商业发电为主、若干衍生转化产业为辅的“1+N”聚变能源产业格局。

4.下一代人工智能。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通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,实施“通用人工智能+”发展计划,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向千行百业渗透融合。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国产化软硬件一体化攻关,构筑通用智能底座。开展类脑多模态、多脑区协同、柔性脑机接口等类脑智能技术攻关,稳妥推进脑机融合技术多场景应用。

5.合成生物。围绕构建国内一流的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和应用生态高地,强化顶层设计,以生物医药、工业催化、环保降碳等领域应用需求为牵引,加快转化培育一批核心技术企业,形成先发集聚优势。

(三)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

1.现代农业。围绕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及现代种业产业千亿集群,做好“农头工尾”、“粮头食尾”、“畜头肉尾”增值文章,重点发展粮食、蔬菜、生猪、家禽、龙虾、草莓、种子、奶业八大百亿产业链。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,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田头冷链。加快“种业之都”建设,依托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和智慧农业谷、中国菌物谷等创新平台优势,攻克基因编辑、精准育种等关键技术,培育更多种业优质新品和上市企业。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业,加快布局发展预制菜、宠物经济、休闲食品、农村电商等新赛道,打响一批“合”字号品牌,大力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。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,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目的地。

2.现代服务业。围绕建设长三角新兴服务业中心,高标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合肥联动发展区,以战新产业、高端人才和品质生活需求为牵引,优化供给体系,提升服务能力,创新业态模式,梯次打造一批高品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。生产性服务业,突出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,加快自贸试验区、创新法务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,积极培育招引数字创意、工业设计、涉外法律、咨询评估、会计审计、高端猎头、知识产权、检测认证、贸易会展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。生活性服务业,突出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展,加快拓展首店消费、夜间消费、体验消费、网红消费、便民消费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,打造一批高端商圈和创新消费场景。围绕建设区域性文创产业中心城市,重点培育引进高精尖文化装备、数字新媒体、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文化领域企业,打造一批百亿级文创产业集聚区。加快国际化试点片区建设,谋划建设一批国际人才社区、国际医院、国际学校和国际化特色街区,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。
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2023年度合肥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奖励申请条件及方法
热门服务和内容

业务咨询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官方微信

  • 商务合作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官方微信

  • 特别声明:部分素材来源网络,如果造成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© 2015 安徽文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移动端 皖ICP备2022000963号-1 XML地图 文广知识产权网
    电话咨询:139-6519-1860
    在线客服咨询